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行业新闻 >
虎牢关,将星闪耀时代的中原战场|天天热点
来源: 顶端新闻      时间:2023-06-29 05:14:24
本 文 约 5500 字阅 读 需 要 15 分 钟

对不出产狮子的中国来说,老虎一直牢牢占据百兽之王的地位,也向来作为“勇猛”的代名词。“三人渤海当一虎”的谚语,说的就是三个渤海国男子的战斗力,足以跟老虎相当。至于“武松打虎”的故事,那更是从小听到耳朵都生茧了。但要说起史书里最早单枪匹马“搏虎”的勇士,他的名号就远没有武松那么家喻户晓了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个人名叫高奔戎,是西周第五代天子周穆王的侍卫。据《穆天子传》,那时有老虎出没在穆王将要去狩猎的湿地,高奔戎得知后,立马打包票说自己能生擒这只老虎归来献给天子。事实也确如他所想,成为高奔戎战利品的老虎,之后则被穆王下令寄养在东虢国(今河南荥阳附近)的封地内。从此之后,这个圈养老虎的地方,就有了一个威风的地名:虎牢。是的,此后中国史上声名赫赫的虎牢,从此诞生了。

虎牢之地处于郑国通向周都洛阳的必经之路上,战略地位可想而知。陈隆文《虎牢关变迁蠡测》一文称,它所在的大伾山是长十余千米的横向山岭,且土质坚硬,不会轻易因为风雨蚕食而塌陷。在这里开辟东西向沟通伊洛的道路,可谓尽地利之便。另外,虎牢北为黄河,向东则要走30千米越过广武山,才是平原地带,其南方又是纵向绵延的高山。无论哪一边,都很难开凿出一条更为快捷安全的通路。虎牢的一枝独秀,几为必然。今天来到荥阳市汜水镇西1千米处、大伾山南的虎牢关村,还能见到一块清朝雍正九年(1731)刻制的楷书“虎牢关”石碑。

“虎牢关”碑,清雍正九年(1731)刻,位于郑州虎牢关景区摄影赵亚洲

让虎牢真正成为闻名天下的战场,则是楚汉争霸。

东西朝与南北朝

汉二年(前205)四月,趁着项羽带主力前往齐地平叛,刘邦率领众诸侯攻陷楚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不料,项羽一个回马枪又将汉军杀的大败,尸体多到将睢水河都堵住断流了。连刘邦的父母妻儿也都做了俘虏,他只好收集残部,退守荥阳。所幸萧何将关中人丁悉数东派至荥阳扩充军队,这才让刘邦军势复振,在灌婴这些猛将的帮助下击败追杀而来的楚军。从此,成皋与荥阳成了楚汉对峙的前线。

楚汉战争示意图

秦朝在荥阳东北设置一个名为“敖仓”的大粮仓。刘邦修筑了从荥阳直通敖仓的甬道,依托敖仓的粮食,在荥阳跟项羽相持一年之久。不过,项羽是何等人物,他数次带兵劫夺汉军的军粮。眼见荥阳城中的粮食越来越少。刘邦便留下周苛等人死守荥阳,自己则偷偷溜出西城门,回关内整备援军,驻军于成皋。

绘画《智守荥阳》,表现楚汉之争时期,刘邦和项羽在河南荥阳作战,对峙期间,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,怀疑范增,导致范增怒而辞归,中道病死,项羽失去臂助。来源/《中国历代服饰集萃》,图/刘永华

刘邦逃到成皋后聚兵南下宛地,项羽追来,刘邦避战不出。彭越在后骚扰,项羽不得不引兵向东攻击彭越,刘邦趁机跑回成皋。听说逃跑的汉王又出现在成皋,项羽击破彭越后立刻返军攻陷荥阳。周苛宁死不降,痛骂项羽,因此遭到烹杀。刘邦自知不是项羽的对手,故技重施带着滕公乘车逃出成皋。这时韩信刚攻破赵地,驻军在黄河北边的修武。刘邦伪装成使者,突入韩信军中,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。

得到新军的刘邦,开始计划如何反败为胜。他先派韩信进攻齐国,加上盟友彭越一直在梁地骚扰楚军。项羽深恐后方有失,于是将成皋托付给大司马曹咎镇守,自己带精兵前去迎战彭越军。临行前,项羽嘱咐曹咎:“小心守着成皋,如果汉军前来挑战,千万不要出战,不令他们东去就可以了。我十五天内一定能平定梁地。”

只是,事情还是要超乎项羽的意料。刘邦固然不是他的对手,但对付起其他人来可就得心应手多了。汉军在他的授意下,足足打了五六天的口水仗,估计是把曹咎的祖宗十八代全给问候了一遍。都是血性男儿,谁还怕谁啊!忍无可忍的曹咎带兵出城跟刘邦决战,这正中刘邦下怀。他趁着楚军渡河到一半时,指挥汉军冲锋,曹咎无力回天,自刎而死。这下不仅成皋又为汉军所有,连楚将钟离昧都在荥阳东边被包围了,所幸项羽及时回师才得以解困。

荥阳、成皋间的反复拉锯战持续两年多,形势利好渐渐倒向刘邦一方。韩信攻下齐国后,挟军威迫使刘邦封他为齐王。项羽未免腹背受敌,派武涉去规劝韩信,说他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。但韩信念及刘邦的恩情,并无叛汉之心。项羽只好抢在刘邦、韩信联军之前议和,以荥阳边上的运河“鸿沟”为界停战。再之后便是刘邦毁约,项羽军败身亡的事了。

虎牢关北面的黄河。楚汉战争期间,刘邦被项羽击败后,乘车逃出成皋。这时韩信刚攻破赵地,驻军在黄河北边的修武。刘邦伪装成使者,突入韩信军中,夺取军队的指挥权

不过,从“虎牢”到“成皋”,难道只是简单的地名更替吗?秦汉的记载较少,我们很难断言。但叙述两晋南北朝乱世的种种史书,如《晋书》《北史》《宋书》,都可以看出,起码4世纪之后的“虎牢”与“成皋”是相距不远的两座城,而非一关二名。

著名典故“闻鸡起舞”的主人公祖逖在西晋崩溃之时,率军经略中原。《晋书》中说祖逖虽然因为一直得不到朝廷信任而“内怀忧愤”,但始终抱着进取之心。为此他在病中下令营缮虎牢城:

城北临黄河,西接成皋,四望甚远。逖恐南无坚垒,必为贼所袭,乃使从子汝南太守济率汝阳太守张敞、新蔡内史周闳率众筑垒。未成,而逖病甚。

这时的虎牢与成皋明显是两座相邻的城。到东晋末年,权臣刘裕组织北伐,又在虎牢城设置司州刺史。当刘裕篡位建立宋朝,虎牢又成了宋与北魏争夺的焦点。宋永初三年(422),刘裕刚刚去世,北魏就开始筹划南下,出兵包围虎牢。然而,江南的救兵却畏首畏尾,不敢跟魏军直接交锋。虎牢无疑成了一座孤城。

这时镇守虎牢的宋军将领是毛德祖。此人真为一员悍将,数次击退北魏的进攻。当年十二月,魏将奚斤、公孙表整兵再围虎牢,于城东南五里处结营,并派步骑兵自成皋城开向虎牢外郭西门。从魏军营地发兵虎牢要经过成皋。由此处可知,成皋和虎牢两城只隔数里路而已。

毛德祖在魏军面前展现了高昂的战斗力:“杀伤百余人,虏退还保营。”次年,在逐渐扫平洛阳等处的宋军后,虎牢又面临了更可怕的攻势。毛德祖打算向魏军发动奇袭,下令在城内挖掘地道,足有七丈之深,并分为六路,一直通到魏军阵营的后方。地道挖好,毛德祖雇佣的四百名死士“出贼围外,掩袭其后”。此战宋军又胜,不仅斩首数百,还烧掉魏军的攻城用具。

受挫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非要将虎牢吃掉不可,屡屡派军前来增援。毛德祖的处境越来越危险。此时魏军为攻打许昌,从虎牢调走一支军队。毛德祖认为机不可失,出城与公孙表决战,这场仗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,“杀虏数百”。但终究因为时间拖得太长,以至许昌的魏军得以回师跟公孙表合军,毛德祖抵挡不住,损失甲士千人,被迫退回城里。

吃了亏的毛德祖并没有灰心,他甚至利用反间计,让公孙表被怀疑为魏军内奸而遭处死。即便心急如焚的拓跋嗣,亲自率军前来攻打虎牢,也“三日不克”,只好回军洛阳,留3000人助战。就这样,虎牢前前后后被围困200多天,“无日不战”。戍守的宋军日渐凋零,只因为毛德祖平常深得人心,所以军士愿意与他同生共死。哪怕是毛德祖在虎牢城里另外修筑的四重壁垒已经被魏军攻破三重,宋军依旧死战不休。

因为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连轴转,宋军中许多人都生了眼病,“死者大半”。而虎牢之所以能在物资断绝的情况下坚守这么久,靠的是城中一口深达四十丈的水井提供水源。魏军不知从何探听到这一消息,“作地道偷城内井”。因为井实在太深,宋军压根无法防守。就此,城内水源被断。之后没到两天,陷于苦战的宋军,“体皆干燥,被创者不复出血”,虎牢终于失守。

士兵们本打算带着毛德祖冲出重围,但他却视死如归:“义不使此城亡而身在也!”所幸拓跋嗣赞赏毛德祖的忠义,特别嘱咐手下破城之后不得加害他,毛德祖到6年后才客死于北魏。这场宋与北魏之间的虎牢攻防战就此落幕,但毛德祖的将才大略从此传扬后世。后来,《水经注》的作者郦道元还趁着出公差时特意来此寻访这次大战的遗迹:

(成皋)城西北隅有小城,周三里……门东对临河,侧岸有土穴,魏攻北司州刺史毛德祖于虎牢,战经二百日,不克……潜作地道取井。余顷因公至彼,故往寻之,其穴处犹存。

这座“周三里”的虎牢城,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还一度成为北豫州的治所。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之后,东魏从荥阳郡中另外拆出一个“成皋郡”,郡治设在“西成皋”,指的应当就是虎牢。等北齐取代东魏,又改“西成皋”为“成皋”,而废成皋故城。自此,虎牢与成皋又合二为一了。

成皋城遗址(故城东部),河南郑州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行政村。其平面形状呈梯形,西北长,东面窄,西城墙和南城墙(跑马岭)保存较好,大体为西北—东南方向,用素土夯筑而成

不过,分也好,合也罢,按郦道元所记,虎牢、成皋只有二里的距离,完全可以看作是同一片区。即便后来虎牢旧关城被黄河水冲没,设于汜水镇的新虎牢关,离它们也并不多远。所以,就算想省点力气,只用“虎牢”一个地名来代指此处,也并无不可。而虎牢关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场战争,则在隋末唐初、将星璀璨的另一乱世里诞生了。

一战俘二帝的传奇

隋炀帝死后,洛阳王世充(郑)、河北窦建德(夏)以及长安的李渊(唐),三家分割了华北的领土。武德三年(620)七月,秦王李世民奉命东征王世充,这位才过弱冠之年的英雄仅花一个多月时间就杀到洛阳城外。王世充无奈请和,却被李世民以“奉诏取东都,不令讲好”的理由推辞。于是,王世充只剩下窦建德这么一根救命稻草了。当年十一月,窦建德就收到来自洛阳的求救信。

秉着唇亡齿寒的道理,窦建德在中书侍郎刘彬的劝谏下答应出兵相助。不巧的是,此时夏军正和另一起义军首领孟海公作战。等到窦建德兼并孟海公,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支援王世充时,已经是第二年三月的事了。

这几个月里,王世充仗打得一败涂地。看到唐军气势如虹,郑国下辖的三十多个州县当即“弃暗投明”,归顺秦王。而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经过虎牢关向洛阳运粮的途中,又遭遇唐军的埋伏,几乎全军覆没,虎牢也落入李世民之手。

虎牢之战示意图

王世充本想破罐破摔,出动洛阳守军两万人袭击李世民部,但唐军战斗力实在太强,郑军头尾不得相顾,打了半天还是只能退回城内。唐军在洛阳外面挖壕沟、筑壁垒,洛阳粮道完全断绝,城中一匹绢才能换三升粟米,百姓吃光了草根树叶,接着“澄取浮泥”,混进米屑做饼吃。宫城中原有的三万户人家,死的只剩下三千家。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需要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”,饿死者比比皆是:

唐兵围洛阳,掘堑筑垒而守之。城中乏食,绢一匹直粟三升,布十匹直盐一升,服饰珍玩,贱如土芥。民食草根木叶皆尽,相与澄取浮泥,投米屑作饼食之,皆病,身肿脚弱,死者相枕倚于道。

然而,洛阳作为东都,城防相当完备:“大砲飞石重五十斤,掷二百步,八弓弩箭如车辐,镞如巨斧,射五百步。”故而唐军一时也难以攻克洛阳,将士们疲劳不堪都有退兵的想法,就连李渊都动摇了,下密令让李世民撤兵。等好不容易说服自己懦弱的父亲,又听闻窦建德带着十多万大军前来“调停”,李世民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窦建德并非鲁莽无能之辈,《旧唐书》如此形容他与妻子曹氏的品行:

建德每平城破阵,所得资财,并散赏诸将,一无所取。又不啖肉,常食唯有菜蔬、脱粟之饭。其妻曹氏不衣纨绮,所使婢妾才十数人。

团结将士、不爱财宝、勤俭节约、不恋女色,怎么看都是一代英主。窦建德军也确实所向披靡,不多久就占据荥阳,驻扎在虎牢关东,并与王世充互通消息。一旦郑、夏两军里应外合,已经疲惫思归的唐军,面临的局面可想而知。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讨接下来的部署,大多数人都提议撤退,避开窦建德的兵锋,可名将郭孝恪却有不一样的视角:

世充穷蹙,垂将面缚,建徳远来助之,此天意欲两亡之也。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。伺间而动,破之必矣。

本来王世充就是快成俘虏的货色了,窦建德这时候来救他,是天意让我们大唐一次灭亡他们两国。只要我们据守虎牢关,伺机而动,击破他们是绝对有把握的。

为给李渊的爷爷李虎避讳,唐人将虎牢改称武牢。郭孝恪的提议得到记室薛收的响应,他更详细地为李世民谋划,只要派人围困洛阳,而秦王亲带精兵前往虎牢布阵,以逸待劳,这样击败窦建德后,王世充自然也就完了,不出20天就能捉住两个国君。

李世民不想功亏一篑,郭、薛两人的意见,正切中他所想。于是,围困洛阳的任务被交托给齐王李元吉,李世民则带精锐士兵3500人急趋虎牢关。刚到虎牢,唐军便给窦建德下套,李世民带着4名骑兵,与尉迟敬德两人殿后,慢慢引窦军骑兵五六千人进入伏击圈。但凡有敌军想上前交锋,都会被这两位神射手用弓箭招待。中伏的窦军,一次损兵折将过百,致使窦建德不敢再轻易接近虎牢,两军自此相持月余。

期间,窦建德的谋士凌敬劝窦建德大胆采用迂回战术,夺取河东,威胁关中,如此洛阳之围不战自解。但王世充的使者不停催促窦建德出兵,又用金银贿赂窦建德军中将领,终使凌敬的合理计划成了一纸空文。窦建德的失败,几乎已是定局。

五月初一,李世民实施最后的部署。他带兵北渡黄河,前往河北牧马,并故意留下上千匹战马引诱窦建德出战。而李世民则在当晚秘密潜回虎牢关。次日清晨,当窦建德全军出动,在汜水东岸布阵时,却始终不见唐军踪影。窦军一直苦等到中午,人困马乏,争着抢水喝。见敌军纪律散漫,不再有什么斗志,李世民知道机会已到。他先派宇文士及带300骑兵前往试探,随即下令大军进发,直逼窦建德大营。

唐昭陵六骏石刻之青骓,唐贞观年间,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。据文献记载,骏马“青骓”是李世民和窦建德在洛阳虎牢关交战时的坐骑。战斗中,骏马身中五箭

这个时候,窦建德正在营帐里接受群臣的朝拜,唐军突然杀到,众人乱作一团。窦建德本想命骑兵抵御,但因为百官阻隔,骑兵难以冲上阵前。窦建德只好边战边退。与此同时,李世民跟诸将扬起唐军旗帜,将窦军阵列冲乱。这场战役中,李世民骑着昭陵六骏里的青骓,左驰右掣,“青骓”身上中了五箭(前边一箭,后面四箭),都是从迎面射来的,足见战况之凶险。此外,什伐赤和飒露紫也是李世民在洛阳、虎牢关与王世充、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。

窦建德手下的士兵一时溃散,唐军连着追杀三十多里,窦建德身带枪伤,躲到了牛头渚。当年气贯日月的英雄,此时面对追来的唐军,也只剩下求生的本能,窦建德卑微地呐喊:“我是夏王,别杀我,把我献上去你们能得到荣华富贵的!”虎牢关之战,唐军俘虏了超过五万人,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只带着数百人逃回河北。

夏国援军完了,王世充的结局也近在眼前。李世民押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,王世充流着泪跟窦建德说了几句话。没几天,他便率领太子和官员两千多人出城投降唐军。窦建德被送到长安斩首,王世充因为李世民许诺过他不死,被判流放巴蜀。路上,王世充和他的兄长被仇人独孤修德所害。河北窦建德的夏国残余势力,则在几年后被李建成彻底平定。唐朝的天下,自虎牢关一战后,再也无可动摇。

《三英战吕布》,清代,粉彩纹瓷板挂屏。历史上虽然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一事件,但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里,这精彩一战家喻户晓,虎牢关也因此广为人知

在风云际会中,担任近两千年“要塞”的虎牢关,却不可避免在唐朝之后走向没落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,真宗以虎牢关为“玉关之枢会”,“鼎邑之要冲”,诏改为行庆关。明洪武四年改虎牢关为古崤关。长安与洛阳它们国家中心地位的丧失,让虎牢关不复具有守卫京畿的功能。但《三国演义》中虚构的三英战吕布故事,让故事发生地虎牢关的名号家喻户晓。到近代,虎牢关的遗迹一度湮没无闻。其实,这世上又哪会有不灭的实体呢?这里精彩的过往,早在史书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,这已经足够了。

END作者| 首阳编辑 | 詹茜卉校对 | 火炬

本文摘编自《国家人文历史》2023年6月下,原标题为《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:谁扼中原咽喉》,有删节,本文系“国家人文历史”独家稿件,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